回望中华民族的历史,即是一部中医抗疫史。从甲骨文开始,中华文明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大的疫病就有五百多次。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以后唐宋明清,几千年来在抗击疫病的战场上,中医药从未缺位,一代代中医人敢于担当,勤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疫病防治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目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深刻影响着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传染病防治。
疫病即传染病。《说文解字》说∶ "疫,民皆疾也。"在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疫病的论述,《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汉代张仲景创作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伤寒杂病论》,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在世界医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以狂犬脑治狂犬病的免疫疗法。其后的医书,对疟疾、麻疹、白喉及水痘等急性传染病及其辨证治疗办法都有明确记载。明代医家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其所创立的达原饮被现代人用来应对一种全新的传染病——SARS,清代医家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诸多温病学著作中的"温热病""湿热病"等,都包含了多种急性传染病。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干今天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都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和蔓延,给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重大挑战。回顾近些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发生,尤其是各种急性传染病包括已有和新发传染病,如鼠疫、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感染、SARS、人禽流感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同时,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药性病菌的出现,使某些传染病的治疗变得困难。这些因素导致急性传染性疾病成为目前公共卫生领域中最为严重的事件,急性传染病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当今急性传染病频发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挖掘和梳理中医疫病防治策略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有可借鉴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总结中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而早在2019年国家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加强典籍研究利用,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
《疫病防治的中医智慧》以通俗的文字、科学的内容,系统梳理疫病发展源流及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特色方法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彰显出中医药独特魅力。本书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疫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疫病的概念、种类、特点、与外感热病的关系及其发展脉络。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疫病防治的方法手段,包括传统功法、饮食调理及颇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疫病治疗的经典名方,包括原方出处、药物组成、制法用法、功效主治、临床运用、运用禁忌、医家论述及在现代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本书著成,其价值不仅仅是对中医疫病防治方法手段的传承整理,使其在现代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对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行指导,更是对中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深刻认知和践行。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文中有欠妥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